钴企中报|寒锐钴业压力山大:宽松计提业绩仍下滑 轻研发后果显现

休闲 2025-07-06 03:29:31 79

炒股就看,钴企钴业权威,中报专业,寒锐滑轻后果及时,压力业绩研全面,宽松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计提

出品: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

作者:昊

中报披露季结束。仍下相比于天齐、显现赣锋等锂企的钴企钴业风光无限,几家上市钴企的中报业绩表现就显得平淡许多。其中,寒锐滑轻后果最为落寞的压力业绩研无疑是。

上半年,宽松寒锐钴业营业收入27.93亿元,计提同比增长34.28%,仍下实现归母净利润3.05亿元,同比下降14.22%,收入和净利增速均显著低于同行和刚上市不久的,也是三家钴企中唯一净利同比下滑的公司。

对于业绩下滑,寒锐钴业解释为产能未完全释放,短暂影响当期利润。但与同行对比后不难看到,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盈利能力偏弱或是更深层次的原因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铜钴价格下跌,华友和腾远均计提了大额减值,而寒锐却并没有。两次尝试H股融资失败后,寒锐钴业未来或面临资金和业绩的双重压力。

轻研发投入、核心竞争力缺失或是业绩下滑根本原因

2022年上半年,寒锐钴业实现营业收入27.93亿元,同比增长34.28%,归母净利润3.05亿元,同比下降14.22%,扣非净利3.28亿元,同比下降16.23%。收入和净利增速均显著低于华友钴业和腾远钴业,成为三家钴企中唯一净利同比下滑的公司。

其中,2022年二季度,公司实现营收12.20亿元,同比增长16.86%,归母净利润1.32亿元,同比大降48.57%,拖累了中报整体业绩。

寒锐钴业表示,上半年利润下降,主要因钴粉、氢氧化钴、金属钴及三元前驱体等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,随着产能扩大,相应导致了资金占用增加、运营成本提高等问题,在产能尚未完全释放之前,短暂影响当期利润。

然而实际上,寒锐钴业相比同行整体盈利能力偏弱,才是导致公司利润下滑更重要的因素。

Wind数据显示,2021年,寒锐钴业铜、钴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5.5%和34.4%,显著低于与其业务规模十分接近的腾远钴业;今年上半年,寒锐钴业铜、钴产品的毛利率继续落后于腾远钴业。

此外,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,寒锐钴业ROE分别为15.41%和6.23%,也显著低于同行华友钴业和腾远钴业。

业内分析人士认为,影响铜钴加工企业盈利水平高低的因素较多,但寒锐钴业在产业链一体化等方面布局的缺失,削弱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

据了解,近年来,华友钴业与大众、福特、淡水河谷印尼、青山控股集团就印尼镍钴资源开发达成战略合作意向,随着印尼镍钴资源布局深入推进,为华友高镍锂电材料的发展提供更具成本竞争优势的镍原料,进一步夯实了华友钴业一体化产业链的竞争优势。

腾远钴业也在打造铜钴原料-前驱体-回收的产业链闭环,从上游铜钴原料、中游钴盐镍盐、下游三元前驱体,到终端回收全产业链,降低生产成本,构筑护城河。

而反观寒锐钴业,虽然公司表示也在推进钴、镍、锂等新能源上游资源的收并购,以及电池回收产线的建设,但全产业链布局一体化的步伐和力度仍慢于同行。

研发投入力度也印证了上述逻辑。上半年财报显示,寒锐钴业研发费用为0.3亿元,占同期营收比例为0.9%,无论是研发投入的绝对值或是投入比重,均显著低于华友和腾远。

为保业绩宽松计提减值 两冲港股失败面临更大压力

尽管寒锐钴业上半年业绩表现相比同行更弱,但这仍未完全真实反映出公司经营利润的全貌。

2022年上半年,LME铜、SMM硫酸钴价格分别下跌21%、38%。

受主要产品价格大跌影响,腾远钴业上半年资产减值共1.2亿元,全部来自于第二季度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;同期,华友钴业也计提了5.37亿元的存货减值准备。

然而,寒锐钴业上半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仅0.29亿元,无论是计提绝对额还是计提比例,均低于同行。

若寒锐钴业也参照华友和腾远,对存货进行更为充分的计提,那么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无疑将更为难看。

展望下半年,寒锐钴业的日子可能仍不好过。

2021年6月和12月,公司先后向港交所提交了首发上市的申请。2022年6月末,寒锐钴业公告终止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。尽管有头部券商担任此次港股上市的独家保荐人,但港股上市仍未能如愿。

2022年上半年,寒锐钴业管理费用为1.27亿元,同比增加超八成,主要是报告期内港股上市费用所致。当期公司管理费用下中介服务费为6606.75万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超2倍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净利润。

两次冲击港股未果,也让公司资金链日趋紧张。

中报显示,截至今年6月末,寒锐钴业货币资金20.96亿元,与18.8亿元的有息负债相差无几;而与之对比的是,刚上市不久的腾远钴业,在手资金高达46亿元,有息负债仅5亿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一周前的8月末,梁建坤再次实施减持175万股,套现约7000多万元。自2020年公司上市三年禁售期结束起,大股东实控人梁建坤、梁杰父子已进行数十次减持,累计套现已达数十亿元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flash.bzsquare.com/html/260d2599714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来临,如何看待半山腰的风景?

经济日报: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有系统观

Piper Sandler:下调亚马逊目标价至119美元 维持“增持”评级

韩国与新加坡签署《数字伙伴关系协定》

银保监会: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可提供年金保险、两全保险等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

油价又要变了!就在今晚

到2025年,研发经济总规模超1000亿元!上海发文力挺生物医药产业

中欧基金桑磊:构建FOF投资组合就像一场“田径比赛”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