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阳”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
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阳”建造获得新进展。人造太阳
11月22日,全球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,最大制造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阳”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,核心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,部件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。完成
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“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”关键技术,首件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。人造太阳
增强热负荷第一壁是全球ITER的核心部件,被喻为ITER的最大制造“防火墙”,它直接面对芯部一亿度高温等离子体,核心涉及聚变堆建设的部件关键技术。
核聚变被认为是完成人类的终极能源。人类当前对聚变反应的首件控制,主要是人造太阳依靠一种环形容器,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,创造氘、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,实现受控核聚变,这种装置被称为托卡马克(Tokamak)。
因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,可控核聚变装置被称为“人造太阳”。
ITER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,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,联合中国、欧盟、印度、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。
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。2008年,中国全面开展ITER计划工作,承担了其中约10%的研发制造任务。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。在成功批量制备增强热负荷手指部件后,该公司与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,最终完成部件的焊接装配。
中核集团称,中国团队领先国际完成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首件制造,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。
中国也在研制自己的新一代“人造太阳”。
10月20日,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,中国新一代“人造太阳”(HL-2M)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(1兆安),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,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。
相关文章:
- 戴利称美联储政策具有滞后性 市场紧缩程度已相当于加息至6%左右
- 火锅赛道IPO!净利润走弱翻台率下降,捞王控股仍欲扩张?
- 减值24.6亿!眼科业务占比小,建筑节能能否为江河集团带来新预期?
- 丁雄军在技术开发公司调研时强调 聚焦酒配套产业转型发展 打造行业示范性制造企业
- 四部门印发《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 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标准体系
- 王思聪称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公司回怼:请指出具体问题
- 山东又有六座城市房贷利率降了,河北全省普遍下调!是时候买房么?
- 多家银行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,释放什么信号?
- 微博Q2营收30亿元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32%,环比提升
- 解析欧盟对俄罗斯的五轮制裁:更迅速坚决、力度前所未有,未来存在俄欧“能源脱钩”风险